分类目录归档:关于器材

关于摄影器材,camera

聊一波徕卡M

徕卡,是摄影路上绕不过去的一个品牌。很多人对他痴迷,更多的人对他嗤之以鼻。关于徕卡相机的历史有太多文章和书籍,我就不班门弄斧了,我说说我自己对徕卡M的感受。

徕卡M,从诞生起,外观设计一直延续至今,几十年来没有大的变化。可以说外观设计是相机中的保时捷911,而它的诞生甚至比911还要早10多年。这两款产品的外观说是德国消费品工业设计的代表作也不为过,都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徕卡M非常容易操作,没有多余、繁复的菜单,机械素质过硬,做工完美,机械部分是德国品牌的强项。M相机所有参数调节全部是转盘或者旋钮调节,对于熟练的摄影者而言,操作非常直觉。数码时代的M相机,电子化反而让M相机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使用自定义菜单偶尔会出现bug,或者开关机和存储速度慢等问题。在出现过几次菜单问题以后,我还原了初始设置,再没使用过自定义菜单,反正要调节的相机参数也都在相机机械按钮上。

真正让我动心的徕卡相机是徕卡M10,厚度体积跟胶片徕卡再无差别,M10R也让像素跟上了主流水准,这一代数码相机终于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跟上了时代。M11上出现了一些改变传统的设计,比如基于实时取景的测曝光方式,让测光和白平衡更准确;取消了底盖,让更换电池存储卡更加快捷;黑色机身不再使用黄铜材料,大幅降低了机身重量。而且,这代相机使用了6000w像素的传感器,像素水平跟同时代的主流画质旗舰相机达到了一个水准。这些改变都让M11成为了更加顺应时代的一合格的数码相机。

徕卡镜头对光线的过渡和对色彩的呈现令人惊叹

徕卡M延续下来的手动对焦对于很多新手来说并不友好,确实是自动对焦的适用场景更广泛,更快速,但在有些场景或者题材中手动对焦比自动对焦更快,只是你还没有碰到罢了。摒弃品牌、价格所有因素,当你觉得自动对焦限制你拍摄的时候,你就真的需要一台手动相机了。而目前,在售而且持续更新的手动系统,只有徕卡M。这里说的手动系统,指的是从镜头到机身,都基于手动设计,镜头有标尺,机身有物理层面的手动对焦辅助结构。

镜头方面,抱歉我不是一个老镜头爱好者,我不是很能理解那些狂热追求极品成色七枚玉、八枚玉、Summilux 35mm双A甚至具体某个号段老镜头的玩家,可能这与我我不拍摄胶片有关。据我观察,这些老镜头有些独特的光晕或者焦外过渡表现,也许他们是为了追求这些独特的味道,或者是低反差和柔和的效果,现代镜头的反差和锐度普遍较高。在现代电影工业领域,ZEISS推出了Supreme Prime Radiance Lenses,目的是让拍摄者更加容易获得可控且一致的炫光和光斑。在今年上映的电影Dune: Part Two中,导演使用了一些古老的镜头,这些镜头有些独特的焦外效果,用来营造气氛。可能使用徕卡古董镜头就是为了同样的可控光晕效果和独特氛围吧。

徕卡对于色彩的倾向是扎实和厚重的,即使是高光部分,也能表现出层次感

我不愿意在徕卡M上使用50mm以上焦距和大于f1.4光圈的镜头,手动对焦对大光圈和长焦距带来的浅景深非常不友好,很容易失焦。所以我认为最适合徕卡M机身的焦距应该是28mm和35mm,对应的是Elmarit和Summicron,E39口径,首先是方便估焦和超焦距,体积重量和M机身也更协调器,不会点头。E46口径的Summilux 28、35和50mm也可以选一支,弱光或追求景散时使用。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可能仅仅是我喜欢使用这些焦段。

徕卡镜头成就了M机身,我认为徕卡镜头真正的优势所在在于它对光线的过渡和对色彩的呈现,这些往往在镜头的硬件指标上难以呈现,只有当你真正使用过徕卡镜头以后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一点。如果你只有日本相机也没关系,我建议你去买一支现代的徕卡镜头,11663或者11891都可以,感受一下徕卡的色彩和过渡,还有迷人的景散,绝对是令人赞叹的。

对我来说,徕卡是135的终点,徕卡M相机的拍摄体验是无可取代的,这个系统是高画质的机身、高素质镜头和友好体积的协调统一。但我也很难放弃使用电子化功能更加完善的日本相机,因为我既无法忍受手机拍摄的糟糕操控体验,也需要在某些拍摄中使用自动对焦来提升效率。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徕卡M是不完美的,它是电子功能不算完善的,但至今仍在持续更新的唯一的手动相机系统。它又是完美的,可以完美的成为一些特殊题材的拍摄工具和不追求效率的个人摄影玩具。

相机 何去何从

在我的少年时代,奥林巴斯om胶片相机开启了我的摄影启蒙,从理光GRD发售(2005年)开始学习使用数码相机,那时,1000万像素数码单反开始普及,佳能发布了EOS400D,从那时起,数码单反价格不再高高再上。我开始使用数码单反拍摄我的全部照片,佳能1Ds mark III、5D mark II、尼康D3…当时的数码单反突飞猛进,而且仅用一台个人电脑,就可以独自完成数码暗房的所有处理流程,这种掌控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暗房的工作流变得异常简单。从那以后,我雪藏了我的测光表和胶片相机,再也没有使用过任何胶片设备。

2006年,拥有1000万像素的平价aps-c单反相机400D问世

从2006年到2018年,数码单反经历了从兴起到鼎盛再到衰落的一个过程。从开启这个时代的400D到一代神机5DII,再到尼康D系列、佳能1D系列的统治和鼎盛,直到索尼A7m3出现,几乎为数码单反盖严了棺材板。我从索尼A7二代开始就投向了微单的怀抱,算是比较早换到无反相机的。

2018年,A7m3的问世让更多的人开始认可无反相机

所以数码化、无反化大概是这十几年来的大主题。同时在进行的一个主题应该是手机化,从30w像素到100w、1000w、4000w甚至1亿像素,不仅仅是像素的飞跃,画质和算法的迭代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使用习惯。可以说,消费级的卡片相机已经彻底被手机取代了。它带来的创作方式、传播方式和观看方式的改变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手机相机在画质和易用性上的突破让消费相机成为历史

除了画质、像素这些要素,有一点一直很少被人谈起,那就是操控,它主要决定拍摄效率和拍摄体验。也许大概未来只有两种相机会存在,其他的要么消失、要么被手机取代。第一是专业的工具相机,比如拍摄体育和商业广告的速度相机和画质旗舰以及一些技术相机;第二是拍摄体验无法被取代的某些相机,也许是徕卡、理光GR这类比较独特的相机和部分胶片相机。

数字化、无反化、手机化是不可逆转的洪流,但是只要你喜欢就可以去购买和使用何曾经发表过的设备用作拍摄工具。就像胶片的流行,也许反潮流才是潮流吧。